关于「吃XX食物」可以治愈「XX病」的谣言层出不穷。当年张悟本「绿豆治百病」之论早已尘埃落地,最近又冒出许多诸如「苦瓜、秋葵治愈糖尿病」的说法。追本溯源,这与根植在人们心中的「食疗」信仰密不可分。所谓「是药三分毒」,在面对疾病威胁时,人们迫切希望自然界存在某种食物,可以同时满足果腹与健康的双重需求。那苦瓜能治糖尿病吗?
苦瓜中的「降糖活性成分」
说「苦瓜降糖」当然没这么简单。
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,就不断有研究发现,苦瓜汁液提取物中含有三萜类、甾类、苷类和多肽等多种降糖活性成分。
其中,多肽类物质的结构与胰岛素相似,能模拟胰岛素的生理作用,被称作「植物胰岛素」。研究者将这些提取而得的多肽物质注射到糖尿病小鼠皮下,发现小鼠血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。
「植物胰岛素」、「纯天然,无化合」,听上去很美,可惜离落到实处还有很长一段距离。
要从苦瓜汁液中提取降糖活性成分,这是个复杂工程。经典的实验室提取过程包括:有机醇提取、丙酮沉淀、沉淀物水稀释、透析收集上清液、盐析、离子交换层析和纯化等。
而我们在厨房里,靠红烧、干煸,或是凉拌,是无法有效提取这些物质的。
另外,在这些动物实验中,苦瓜的多肽类提取物是通过皮下注射、腹腔注射等方式发挥降糖作用,却无法直接口服给药,否则会被胃肠道的消化酶迅速分解,这与胰岛素不能口服、需要皮下注射给药是一个道理。
这也提示我们:靠「吃」,无法发挥苦瓜的降糖作用。
2007年,美国著名的《临床流行病学杂志》刊登了一篇论文。在这项研究中,受试糖尿病患者在每次用餐时口服一粒含有苦瓜提取物的胶囊,总共持续了3个月,最后的结果表明,口服苦瓜提取物的糖尿病患者,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没有任何差别。
这项研究从实践证明:靠「吃苦瓜降糖」,是行不通的。
如何正确科学看待「苦瓜降糖」
对于这个问题,我们或许可以从「艾塞那肽」的故事中得到启示。
上世纪90年代,科学家从墨西哥巨蜥蜴的唾液中分离得到一种多肽类物质:艾塞那肽,发现它能够模拟人胰高血糖素样肽-1(GLP-1)的作用,通过调节胰岛素、胰高糖素的分泌维持血糖正常。
经过近二十年的漫长研 究、经历无数次动物和人体试验,艾塞那肽终于从蜥蜴的唾液里走进医生的处方中。
如今,艾塞那肽已经成为降糖药物大家庭中的正式成员,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该药治疗。
与此类似,苦瓜中含有「降糖活性成分」,这是一种科学现象,值得深入研究。
但在结论未明的当下,不宜草率做出「吃苦瓜可以降糖」的判断,更不应为了降糖食用过多的苦瓜,就像我们不会因为艾塞那肽可以降糖而直接食用蜥蜴或蜥蜴的唾液。
说到这,有些人也许会感到失望,把希望又转向秋葵、南瓜、果核煮水,因为很多帖子都这样告诉大家:「糖尿病被它攻克了,速转。」
很可惜,这些都不靠谱,真正的「糖尿病食疗」是科学、均衡饮食,而非某种特定食物。
最后关于苦瓜能治糖尿病,这件事我希望大家能够理性对待。